入户过滤装好后,我就开始研究处理饮用水的净水器。我的要求是,除了能除氯、除大颗粒杂质外,还要能够过滤其它污染物。处理量方面,每天家里喝水差不多要2升,周末偶尔开火,一个月至多200升,需求量并不是很大。因为水质和出水量是相互制约的,大家不要一味追求出水量大,而忽视了水质。
确定了对处理量和水质的需求,可以去看看具体产品了!
第三步:大致了解净水技术
开始关注净水器以后才发现,净水技术真是复杂,目前流行的五种技术是:1)活性炭吸附2),超滤机又称中空纤维过滤,3)纯水机(又称RO及或者反渗透),4)微滤,5)化学还原法的KDF。
每个技术都有利弊,不过仔细甄别还是有了以下发现:
1)几乎所有净水器,都要用到活性炭——它是自然界的过滤吸附材质。如果不使用活性炭,无论宣称过滤精度多高,出水的口感都会打折扣。活性炭有颗粒状、粉末状和活性炭棒三种,前两种成本低廉,但过滤经常不彻底,后者是更为安全的选择,可以做到100%完全过滤。
2)化学过滤不如物理过滤,上述5种过滤技术中只有KDF是化学过滤。
3)不要盲目认为过滤精度越高越好。过滤精度高的产品也会去掉水中的矿物质元素,如超滤和纯水机。
第四步:品牌选择之道
好的品牌一般会有更可靠的质保,各方面的认证也更全:例如,中国卫生部的“涉水产品认证”。如果有FDA、NSF字样,基本上这已经是净水器的境界——权威的国际认证。另外还有个小窍门,可以看看产品有没有被知名客户使用过——如果麦当劳这些知名连锁餐厅都在用,我就放心多了。
几大典型误区剖析
此外,小编在此还要提醒消费者,选购净水机时,要注意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1.产品滤芯越多越好?
滤芯并不是越多越好,有些低端的净水产品,动不动就4、5个滤芯,但是都采用简单过滤材料,过滤效果可能还不如一个高性能滤芯强。小编建议,饮用水的最后一道过滤,要尽可能采用抛弃式滤芯,可避免二次污染。
误区2.进口产品不适合中国水质?
很多进口净水器是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的,其性能测试使用的是浓度较高的实验用水经过滤后依然能达到严格的合格标准,而不是使用其本国自来水。所以不用担心国际品牌来到中国后会“水土不服”。
误区3.滤芯可以长时间不换?
其实,会堵塞的滤芯才是好滤芯,这说明也说明净水器确实有效。市面上宣称滤芯3-5年不用换的,往往是夸大其词。